中小學生視力退化、能力弱化,前途無亮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教育部曾統計,小學生5成視力不良、即兩眼視力未達0.9,國中生7成3近視。台中市國中生視力不良率8成、全國第一,花東、屏東、雲林等較鄉村縣市,學童視力較佳,但最佳的台東,小學生視力不良率也有3成、國中生5成半。

眼科醫師憂心依此趨勢,很多學生會高度近視,將來可能視網膜剝離、黃斑部出血、退化率倍增,成為失明的不定時炸彈!怎麼辦?家長大概知道,孩子看電視、電腦、手機太久,但要讓孩子雙眼離開螢幕,又如此難。

以前小孩也會看書,況且那時燈泡低劣傷眼,不像現在有保眼電燈,為何現在視力惡化更嚴重?從前老師教孩子,看書30分鐘放下書本、看遠方5分鐘,很多孩子照聽照做,眼睛能休息就不至太惡化。

現在能要小孩用電腦30分鐘,休息一下嗎?多數家長會搖頭。上網打遊戲,暫停五分鐘再回頭玩,主角早被怪物吃掉,很多孩子在遊戲叢林征戰一晚,眼睛自然受不了。不打遊戲而用臉書,很多朋友在上面、隨時待回應,也難抽身。即使一個人瀏覽網頁,也常虛耗很久而不自知,因為網路佈滿太多誘惑。

許多地方教育局驚覺問題嚴重,因此每年檢查學童視力,但檢查後又如何?而且各地政府還在推動教室E化,很多教室用投影機、電子白板,很多課程也用電腦,有的城市甚至推動電子書包,但不管電子書包是ipad或其它平板,仍是電子螢幕。

學童在校看螢幕,坐車滑手機,回家又看電視、電腦,眼睛如何受得了?所以談視力保健,得從減少接觸螢幕與沈溺網路、多接觸大自然及人眼做起。

讓學童雙眼接觸人眼與大自然,不只為保護視力,也在保護基本能力。企業大老曾提及台灣不只技術人才斷層,業務人才也斷層。我們每年培養這麼多企管、國貿系畢業生,不能當業務嗎?

他們專業知識夠,但業務需要閱讀肢體語言的能力,是現代畢業生最缺乏的。與客戶談事,談到對方生氣,很多業務仍無知覺,這不能等對方開口說,得靠自己閱讀情緒的能力,而能力要從小,從接觸人、接觸別人眼神中培養。常看螢幕,辨識能力就會「用進廢退」。

現在流行讀心術的書,告訴年輕人當對方手怎麼擺、腳怎麼放時,內心想什麼。這可當參考,卻不能取代辨識能力,像學英文不能靠背文法就說得流利,因為每個文法規則都有例外,每個肢體語言規則當然有例外。

從與人接觸中學辨識肢體語言,更關乎孩子「超語言」的能力。常說的中文單字僅幾千個,但眼睛有數百萬個細胞,跟另雙眼接觸時,有數億種感覺的可能,豈是有限字彙能表達,而這些感覺是在發展人的感性能力,因此古人才會說眼睛是靈魂之窗。

因此在學校,老師應常直接面對學生說話,而非將自己當投影機播放員,避開與學生眼神的交流,上課時更應將學生圍成半圓形,讓學生聽課時能透過同學間的眼神共鳴。

家長在家,也應盡量讓家人圍桌吃飯,創造眼神與生命交流的機會,即使看電視,也別排成一排盯著螢幕,而該圍成半圓讓眼神接觸。這不只在保護孩童視力,也在發展人際與交心能力。電腦螢幕讓人天涯若比鄰,但別讓比鄰的家人,內心越來越像天涯般遙遠喔!

偶像劇,刺激兒童早談戀愛、性早熟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兒福聯盟設專線讓兒童提問,以前多問友情與親情,現在愛情問最多,甚至有小三就走入愛情困局。兒盟執行長說,可能因為兒童常看偶像劇。偶像劇有俊男美女愛情,但童話故事也有,若偶像劇讓兒童提早戀愛,是否也該禁童話?

但童話故事,重心非愛情。童話反覆講述王子、公主結婚,從此過快樂生活的結局,要刺激的並非愛情,而是「圓滿感」。藝術家繪畫、創作音樂,建築師設計大樓,都靠圓滿感驅動,以完成好作品。

童話還可刺激兒童「正義感」。童話裡有壞人做壞事,而人心邪不勝正的種籽,會引導孩子往下閱讀,直到壞人壞報、好人出頭,正義感獲滿足才鬆口氣。圓滿感是藝術創作基礎,正義感是品格發展磐石。

童話中談情說愛場景不多,反多在刻畫友情與親情。即使主角是動物,劇情仍圍繞兒童親情與友情經驗發展,因此適合媽媽朗誦給孩子聽。當童話化成電影「獅子王」,壯闊場景渲染父子之情,讓人落淚。

童話只創造場景讓人嚮往,偶像劇說愛情外,還會跟觀眾鉅細靡遺交代行動,像如何搭訕、如何從網路認識異性,有些偶像劇,還有男女上床場景。

為何偶像劇越來越刺激?很多偶像劇改編自網路小說,本就有此情節。另外,台灣電視台太多,為搶收視率,只好以麻辣場景引爆話題。很多家庭破碎、親情真空化,同學忙補習、友情交流少,於是模仿期兒童依劇情,跳過親情、友情,跳入懵懂的愛情。

偶像劇會在兒童間流傳,也與這代文化有關。孩子若不跟其他孩子一起看,到校會難切入話題。像在文藝復興時,歐洲人都在欣賞藝術,不欣賞就與人沒話題。如何發展兒童文化,需要很多團體、學校一起思考。

除影響心理,偶像劇可能影響生理。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,十年來統計,發現女童生理期來的越來越早,懷疑是偶像劇惹的禍。他說偶像劇有很多床戲情節,會刺激眼睛下視丘,經內分泌傳到腦下垂體、再傳到性腺,讓女童提早分泌濾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,刺激卵巢排卵,發生早發性月經。

繁衍後代,是身體重要功能,人類尚未清楚機制如何運作。但身體偵測四周有發生關係條件,女性內心也接受時,有可能調整生理期以適應環境。雖然從電視傳來的影像為假,仍可能騙過兒童發育中的頭腦。

對此,長庚醫師看法卻不同。他認為性早熟,可能與環境賀爾蒙污染有關。另外,他說肥胖女童較早熟,可能與愛吃炸雞、漢堡等食物,當中含太多有添加物有關。

但仍有1/5性早熟女童,並未肥胖、飲食正常,成因何在?是否受偶像劇影響,仍待研究。至於要剝奪兒童看偶像劇時間,及改變吃速食習慣嗎?這可是他們的快樂時光啊!現在父母難為,也許因為常處於兩難中。

冒險治療,如何幫助孩子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新北市學生校外會,曾帶12個有毒癮、菸癮,甚至貼過性侵標籤的國中生去爬中央山脈。「我愛您!」爬過台灣百岳中的8座後,有孩子返家時對開門迎接的媽媽說,讓媽落淚;有人開始戒菸癮甚至毒癮,眼睛從無神轉而熠熠閃著光。

國外流行的冒險治療,扣入國內輔導界的大門,帶來豐碩成果,也許因為來得正時候,在傳統輔導方法山窮水盡時。「為何不來學校?」輔導老師問孩子,孩子像壞掉的錄音機,反覆說「沒興趣」,讓老師雙手一攤。

改變要行動,行動要毅力,偏偏在快樂學習當道時,很多孩子連抬起腳也嫌累。他困在課業之山的山腳下,於人際之山的前方徘徊,不肯趨前,自然體驗不到克服困難後的真快樂。

於是,教官帶孩子爬高山,在退無可退時,潛力與毅力卻滋生。在路途的前7天,有人看到廢棄機車,想騎走逃亡;有人見到溪水,想從溪畔小徑遁走。可在團體的繫絆下,大家仍勉力向前走。

「我怎麼爬到這裡的?」孩子在山腰,不可置信地回望這段崎嶇路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攻到一座山頂後,便想再攀另座高峰,感動上了癮。戒毒之山、人際障礙之山,也不再望之彌高了。

這段冒險之路,也是去心靈污染之路。像蠻野生態協會的文魯彬博士,曾被診斷罹癌,在搬至花蓮鄉下住,落實有機飲食後,癌細胞竟消失匿跡,心靈百病又何嘗不是如此。

在遠離電視、網路的資訊污染後,媒體枷鎖鬆綁,真實經驗冒芽而出,綻露生命的花朵。人遠離誘惑,在深山的深夜,月光與星星的照耀下,將心交給身邊的人,以源源不盡的友愛,療癒成長中的親情傷疤。

「一定要爬高山才有療效嗎?」有家長聽我談這個故事後問。也許不需高山,只要遠離資訊污染,像童年時在稻田中耕種,汗滴禾下土時,也能體會與自然交融之樂。只是在都市生活中,這也難覓尋。

那麼帶孩子去騎單車吧,在沿著河畔、山腰而行時,享受山水對人格的薰陶。假日時,也可以帶孩子爬郊山,體驗征服小山脈的小成就感,但別在登山時仍當低頭手機族,身體走入冒險之地,眼睛與內心仍執迷於花花世界,可是療效全無。  

升大學選填校系,該挑麵包或愛情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大考結束,很多家庭面臨新挑戰,隔日在輔導單親家庭活動裡,我已嗅到火藥味。

「填科系看興趣,教育專家這麼說!」高中生拉高音調。「專家的話能聽,教改會這麼亂?」他媽反嗆,堅持他填熱門校系。高中生再提印度電影「三個傻瓜」,相信效法主角追逐興趣,會有幸福結局。

「三個傻瓜」是印度影史最賣座片,也曾流行於台灣,因台印父母望子成龍心切,過度干預孩子讓電影情節引共鳴。像台灣早期,家長會干預子女婚姻,反抗父母、勇敢逐愛的電影也很紅。「那是電影,不是真實人生,」他媽再嗆。

在愛情與麵包中,她年輕時選愛情,但經濟壓力讓夫妻衝突不斷,以離婚收場。「主角棄電機系學攝影,最後幸福?」她皺眉不信,「攝影店一家家倒,攝影能當飯吃?」她堅持麵包最重要,而主角就像她年輕時在追逐激情。

確實,激情與興趣不同,像遠遠嚮往一座山,跟揮汗爬山不同。年輕時,父母激烈反對她的愛情,反燃燒出激情,讓她更嚮往與對方廝守,入婚姻之山後才發現真面貌。很多學生瘋觀光、新聞系,是因嚮往旅遊、羨慕主播,那是對山的激情。

在旅館工作得低聲下氣,能從服務別人得到快樂,才是登觀光之山的興趣;跑新聞很累、壓力大,關心社會、喜愛文字,才是登新聞之山的興趣。可她對孩子咄咄逼人,不正步她父母後塵,讓孩子陷入反抗激情?

「你說考得還不錯,就填念台大這幾個系…」她要孩子選麵包。但當年她順服父母嫁入豪門,也不見得幸福。許多豪門婚姻悲劇收場,因婚姻要麵包,也要價值契合。「明星大學重研究,老師反而沒空關心學生,市區學校的同學感情較疏離,適合如此渴望溫暖的他嗎?」我默想。

「念熱門科系就從此無憂?」我反問她。父母、老師鼓勵孩子拼台大,也拼醫學、法律等熱門科系。但醫生在施行健保後,已非父母念書時的超高收入、高地位行業,甚至還困於醫療糾紛中;律師執照大幅開放後,接不到案的律師也不少。

「您看我孩子怎麼辦?」這位媽媽問我。這是大哉問,像婚姻般的難抉擇。很多父母要孩子選麵包,其實在選面子,希望進明星校系好臉上有光;很多孩子選愛情,其實在選激情,與要念的校系特質不符。選校系也許像選婚姻,不求完美,但起碼的麵包與愛情應兼具,且要的是真麵包與真愛情吧!

五育並重,差點毀了我的美育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原有音符恐懼症的我,最後卻愛上古典音樂,讓音樂會成為生活寄託。

音符恐懼症起於進入一所明星高中後,學校強調五育並重,威權教育卻把甜美事物磨成苦澀。數學或英文已難過關,但更多人卻是因為音樂科紅字,而湊足留級的學分。

「不重美育,將來人格不會正常發展!」一位學長在留級前,還立於台上被音樂老師斥責。我從鄉下進城唸書,怕留級後無顏見江東父老,只得在台下對老師臉露敬畏,期待他手下留情。

初學期音樂課結束於唱譜考試,我在前晚熬夜把譜上豆芽菜,背得滾瓜爛熟。隔日站上台沒唱錯音名,卻把音高唱得南轅北轍,同樣的Do唱成不同的音,讓老師目瞪口呆,最後看在我苦學之臉,賞我61分。

音樂夢靨追隨我走入中山大學校園,起初同學歡唱時,我會緊閉雙唇,後來看見那些來自「五育不均衡」之學校的人,反能享受音樂,我也開口唱歌,甚至偶而哼自編旋律,但我仍怕高中重視的藝術歌曲與古典音樂,只愛浪漫海潮聲。

在念研究所時,因為約會一位學音樂的美女,而走入音樂廳。延續高中苦學音樂的精神,我在前晚細讀樂曲解說,但在椅上仍如坐針氈,覺得與她活不同世界裡。在念博士班時,常閒逛校園的我,發現清華湖畔有個鋼琴小屋,不禁走入小屋彈琴。

沒有唱譜壓力,卻開始認識旋律,才知道豆芽不只長在農田,也長於心田,會隨鍵盤節奏開出繁複花朵,如海潮般美麗,也因為在新竹師院唸書的表妹之邀,有了幾次音樂會的邂逅。

再次走入音樂廳,不是受美女誘惑,而是因為琴鍵、管絃、鼓聲的節奏及高低音交織之美,貝多芬也曾為美女寫下「給愛麗絲」這首曲,美女蒼老離去,「給愛麗絲」的旋律卻永垂不朽。

常常,現場演出的旋律,如漩渦在耳畔,一遍遍喚醒美善靈魂。樂曲解說靠文字,但品酒專家用字再精湛,也替代不了親自品嚐的滋味,而光碟再精緻,也已被加工過,難以重現原汁原味的感動。

從科技國度走入文學花園,又闖入音樂森林,讓我恐懼的音符又回到身邊,很難想像她曾於暗處被我排斥誤解,如今仍無怨地陪伴我,訴說一種奇妙世界的語言。

謝師宴 = 學生選秀+家長慶功宴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若你最近去高檔餐館,小姐回說整層被謝師宴包下,到別家亦然,別以為大學生變富有,他們還在經濟風暴的漩渦中。走入餐廳,你會發現西裝筆挺、打領帶的中學生們圍坐著,青澀臉孔鋪成一幅不協調的畫面。

「為何穿西裝?」在你的青春年華,赴聯考穿便服就好,現代高中生奔波甄試,縱使教育部安撫說服裝乾淨即可,話從未進家長耳根。他們寧信穿著決定印象,為孩子花錢治裝,這西裝出現於口試場後,也在這現身,因為將來工作後身形變,不能再穿了。

「誰買單?」多元入學累倒家長,老師也沒閒著,得分派幹部、開證明書,有的還陪學生去異鄉征戰換競賽成績,口試前更得反覆模擬,從自我介紹到考古題一再提醒,備審資料更有勞老師細看,有的家長覺得欠人情,藉請客在還,讓謝師宴排場越來越大。

排場變大也變質。「謝謝你的工程包給我,這場我請。」嚴清標走入政界,便從一場場還人情的宴席開始,到最後成了一場場花酒。師生間不是還人情、請大客關係,而是無私付出與感恩的關係。

當我念小學五年級,曾在走過一段學習關卡時被老師扶一把,後來老師離職,父親便騎摩托車載我去見校長,說出對老師挽留與感激的心情。在那個年代,公教人員不能收禮,所以父親空手去,但轉達的隻字片語讓老師珍惜,離別前在眼角流露出不捨。

付出被真心感謝,才是老師最想要的心靈饗宴。有家長考前便約定:「輔導我孩子上台大,我就包下最高級餐廳請你。」這不是感恩,而是交易。尤其在這豪華排場內,家長既出了錢、孩子又念台大,成了大家敬酒道賀的對象,謝師宴宛如慶功宴。

而在校園秩序混亂時,連台大學生都會在上課啃雞腿、忙聊天,無視老師存在,又有多少高中生在上三年課後,真的對老師離情依依?家長花大錢辦謝師宴,他們逮到表演機會,從電視娛樂節目學來招式紛紛出籠,彷若一場豪華選秀會。「我沒機會上台致詞,」一個高中老師跟我說,那晚她被冷落。

「這是謝師宴嗎?」老師參加前不妨想一想。台灣社會得找回古老的感恩文化,台灣校園得重振傳統的謝師精神,這種越來越豪華的謝師宴,其實不辦也罷。

端午節氣氛越來越淡,孩子遺失了什麼?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「不管國家多亂,大臣照樣吃睡,你何必自尋苦惱?」小時過端午節,吃粽子時總想起,戰國詩人屈原投江前,與船夫的對話。後來讀蘇東坡傳,也體會另個詩人的憂國情懷。我戀戀詩人,愛的不只文字美,更愛其情操。

這是我成長的環境,等待端午節、中秋節、過年…,並在汲取歷史故事的俠義精神中長大,可這已從下一代消失。不必等過年,有錢便可買玩具、穿新衣;不必等端午,隨時可至超商買粽子;不必等中秋,隨時可上網與遠方家人團圓、與好友相聚。

不必等待很幸福,但也遺失等待中的成長養分。小孩做完功課、心情放鬆,等待卡通節目到來,會體驗到苦盡甘來的快樂,像爬山路途苦,登峰卻有成就感。等待時間越磨越長,成就感越來越大。

缺少這般磨練,孩子難成大器。現在大學畢業生若有個工作起薪高,另個工作起薪低卻可磨練能力,很多人會選高薪者,以趕快換手機或新衣;社會高房價對年輕人確實不公,但我也遇過有家長願先付大筆錢,年輕人仍不願繳剩餘房貸,因為得戒享受、走入漫長的償債等待。

男女交往是另種等待。台灣男女性關係,從東亞最保守國變最開放國,可是離婚率也在邁向世界頂尖。男女激情像火種,不急於太接近,才能給心靈溝通一段空間,燒出溫暖一生的炭火。可這寫信、寫詩的等待空間,也在下一代生活中消失。

遺失的是個人情愫,下一代可能難懂蘇東坡「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」的等待情懷,但也換得在網上遍覽美女的另類快感。可是端午節,不只是傳遞等待經驗,也在延續民族記憶。

幾千年來,人們吃粽子、划龍船,端午節氣氛濃時,便記起屈原,讓他的精神代代相傳。我們不只過節,也在告訴孩子,我們民族高舉這樣的人。

在告訴孩子,不需去洋基拼世界第一勝投,只要每場球認真打、不作假,便是社會最敬重的人;告訴孩子,我們這個民族的明星大學,不是有發表最多論文、拿最多經費的教授,而是有最多秉持良知,為國家社會諫言的學者。

我們告訴孩子,做社會一分子,將來從商不勾結官方,從政要有兩袖清風的屈原精神。6月12日,讓我們跟孩子過端午節,講歷史故事,在這道德崩壞、社會紛亂的台灣,延續數千年來的文化命脈。

台灣教改亂象的兩個共同特質

這是2010年五月,我在台北縣教師會辦的「反活化英文」遊行,所給的演講。當初輿論挺活化英文,站出來唱反調,要有與輿論對抗的勇氣。上週報紙報導,新北市府在施行三年活化英文後,因效果不佳,今年將取消。

但我不是挺教師會,對全國教師會的課稅減課政策,我曾強烈反對,因為會衍生更多棘手問題。對12年國教,我在教育電台分析新聞第一天,便指出其結構問題,在當初大家歡迎12年國教的氣氛中,這些話果然不討喜,招惹聽眾打電話來抗議。

但我仍堅持繼續說真話,我們不見得有機會栽培後進,但連說出真相,讓後代孩子別重踏覆轍的勇氣也沒有嗎?在影片中,我提到教改的兩個特質,一是美麗名詞,二是免費誘惑,不又在12年國教重現了嗎?

盲目追尋世界第一,台灣技職從根爛起

【文/路仁教授】

渴望世界第一的感覺在台灣瀰漫,從閃亮金牌填補不被國際承認的缺憾。「日內瓦發明展,台灣連四年第一!」在科大、職校評鑑加分、學生直升明星校系誘惑下,拼金牌風氣瀰漫技職。

金牌握於金髮瑞士人手,當他走近台灣攤位時,師生浮現緊張神情。日內瓦發明展本名Exhibition of Inventions Geneva,是類似世貿商展的博覽會,參展無門檻但得付高額攤位租金,與參展間的天價旅館費等旅遊支出,全進瑞士人口袋。「歡迎台灣!」是他說不出的話。

他不必多說,只要發獎牌,明年就更踴躍。台灣人口中的「世界大賽」,光台灣就發30面金牌,評審不嚴謹,只要參賽說出創意,中小學生也鼓勵;金牌數不限制、樂於發給東方國家。那西方人到哪裡了?

他們不在商展,在專利交易戰場,那裡台灣節節敗退。國際科技大廠互告搶專利時,沒台灣人的份,甚至鴻海等台灣公司,得花大錢跟國外買專利。那每年學校的發明、專利到那裏了?讓學校換獎牌、換評鑑分數、再換補助,讓學生換名校入學權後,多成遺跡。

不讓瑞士專美於前,法國也開始辦世界賽。法國麵包多年來打不進東方米食市場,但幾年前法國私人酵母公司樂意斯非(Lesafree)辦「世界麵包大賽」,頒發金牌後,台灣再度瘋狂。「我們是世界第一,」台灣人啃著比本土麵包貴三倍的法國麵包說。

台灣餐飲科學生,從學做中式餐飲,轉流行做法國麵包。進口法國麵粉、法國酵母粉,花費事小,忘了自己的根事大。台灣飲食多元性,本就世界第一、讓外國人流連忘返,何必苦尋外國人的金牌?何況在法國,第一流麵包烘焙賽是 Milleur Ouvrier de France,由法國總統頒獎(請見法國電影 Kings of Pastry),而我們的世界金牌,卻是由法國私企發給。

但縱由瑞士總理、法國總統手中拿金牌也不足喜。「不要追逐明星、做第一,要適性做自己,」教育部還拿著看板,在鼓吹12年國教理念。教育部,你看見一股「追逐世界第一」的低氣壓,從被殖民的台灣心靈處生成,在高教吹出競逐世界排名颶風,摧毀大學精神後,又繼續吹,想將技職教育連根拔起嗎?你手中的看板,還能撐多久?